最早見過王堅是在微軟亞洲研究院,印象里是個學者,他被當時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李開復挖來做用戶界面的主任研究員。再后來他做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副院長。再后來聽說他回了杭州加盟阿里巴巴做了首席架構師,操盤阿里云操作系統(tǒng)、阿里云等等。今年他從阿里云回到阿里集團做CTO,關于他在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有各種評說,有褒有貶。有人說他是個有技術情懷的人,有的人認為他不適合主導產品的研發(fā)。
記者今年1月見到了王堅博士,有了一次深度的采訪。今年10月份在阿里云的開發(fā)者大會前夕,再次采訪王堅。這次采訪是安排在他和某投資公司談合作之后,所以時間一拖再拖,直到晚上十點才開始采訪,但眼里已經有血絲的王堅說起云還是精神矍鑠。他談及云、談中國基礎軟件的研發(fā)、談互聯網思維、談競爭對手、談“雙11”、談12306等等,記者曾在很多場合把他的這些觀點分享給了其他企業(yè)的高層,他們認為王堅的觀點很有啟發(fā)性。眼下中國的IT產業(yè)正在轉型,云和互聯網化沖擊著各個領域,推動云和互聯網化有很多路徑、有很多選擇,也有很多誤區(qū),很希望王堅的那些想法和思考能夠對于轉型中的中國IT產業(yè)有啟發(fā)意義。
關于云,大部分企業(yè)的思路和方向都錯了
IBM等所做的根本就不是云計算,頂多是將原有的解決方案換湯不換藥地新加了點技術、重新包裝了一下,根本不是云。
記者采訪王堅是源于當時的阿里云正在與華數合作,所以我們的采訪是從云開始的。
關于云計算,公有云、私有云、混合云是目前被業(yè)界認可的三種形態(tài),包括IBM、微軟、VMWARE等等IT巨頭都一直在向各個不同需求、不同類型的用戶推薦“公有”、“私有”和“混合”這三朵“云”。
但在王堅看來,“私有云根本就稱不上是云”,云計算的本質是服務。如果不能夠將計算資源規(guī);、大范圍地進行共享,如果不能夠真正地以服務的方式來提供,就根本算不上是云計算。所以他認為IBM等傳統(tǒng)IT企業(yè)巨頭們說的所謂“私有云”,頂多是將其原有的解決方案換湯不換藥地新加了點技術、重新包裝了一下,賣給用戶一個升級版的IT解決方案。
“IBM做的不是,華為做的同樣也不是!蓖鯃员驹逻應華為的邀請到華為歐洲運營中心與高層討論云計算。在他看來“華為不缺執(zhí)行力,不缺創(chuàng)新力,但是做云的方向錯了”。如果方向錯了,就將會在云計算上越走越遠。他認為華為正在做的云事實上是在復制惠普的路線,“惠普都在越來越走下坡路了,復制它的路線又如何能夠成功”?
當記者問及王堅對華為所做云計算的看法時,他本可以選擇不說的。做企業(yè)多年的王堅當然知道在業(yè)界公開談論業(yè)界其他企業(yè)是忌諱,他之所以選擇回答,是覺得中國現在做云計算的企業(yè)有太多的誤區(qū)。而做云計算是需要生態(tài)圈的,沒有一家企業(yè)可以從頭做到尾,如果其他人都做錯了,沒有生態(tài)圈,阿里云也很難存活。基于這樣的情懷,王堅還是選擇說出來,“哪怕是被人罵死”,這是王堅的原話。而且在記者的幾次采訪中,王堅一直這樣表達,真正想做成做好云計算的企業(yè)事實上是愿意聽到正確意見的。這也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:開放、兼容、互動,不斷修正不斷推進。
王堅認為云計算的發(fā)展是需要生態(tài)的,但是當好幾個云計算聯盟送來請柬的時候,他回絕了。他把這些聯盟成員和章程看了一遍之后,覺得太虛沒意義,就是被IBM、微軟等外商綁架的云聯盟,所以不去捧場。他自己在杭州卻積極撮合了一個名稱為“云棲小鎮(zhèn)”的聯盟。據他身邊的人透露,這個聯盟開始并不是博士(在阿里集團大家都稱王堅為博士)主動想做,是阿里云在做全國性某行業(yè)云項目的時候,用戶和應用開發(fā)商自發(fā)碰撞,這樣的需求觸動了王堅,于是他動念把阿里云平臺上各類應用開發(fā)商、各類合作伙伴、用戶聚集起來,做個實實在在的聯盟,大家一起互相啟發(fā)思路來解決問題。
在幾次采訪中,談及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的云計算,他都特別憂慮:大家都知道云計算是一種服務模式,“但是真正做起來的時候,又是向用戶賣設備”,這其中最核心的是思路沒有調整過來。目前中國各路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包括電信運營商、政府園區(qū)等都在大興土木、大規(guī)模地興建數據中心,他們買了成千上萬的服務器、存儲、網絡,但“99%都不是云計算”。所以阿里做了“飛天”這樣一個類似云操作系統(tǒng)的東西,與數據中心合作,把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實現“云”化,用服務方式來對外提供計算服務。
在王堅眼里全球只有一個半的企業(yè)是阿里云的榜樣,一個是亞馬遜,它真正實踐了云計算所蘊含的服務本質;那半個則是谷歌,它解決了規(guī);膯栴},但沒有將服務做徹底。
關于云安全也一直是大家談論得最多也是最為擔憂的另外一個話題。王堅認為:“事實上云比原來的方法更安全,就好像把錢放在銀行還是放在枕頭底下,哪個更安全一樣。一定是銀行更安全!用云計算需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礙!
所有的企業(yè)都擁抱了互聯網,云才有價值
京東、蘇寧等,請傳統(tǒng)IT巨頭來幫他們設計電子商務的流程,有自己的物流、倉儲,自己進貨,根本就是傳統(tǒng)企業(yè)。
在幾次采訪中,王堅一直在強調,如果用戶、生態(tài)鏈的思路不轉變,如果不能夠真正擁抱互聯網,那么云是沒有意義的。只有當用戶、當整個生態(tài)鏈都擁抱了互聯網,云計算的價值才會真正凸顯。
他認為現在很多用戶還是用傳統(tǒng)思路來用IT。他舉了一個“雙11”某客戶的案例。為了應付“雙11”可能出現的爆炸需求,某客戶首先想到了應該多買幾臺服務器,這需要花上至少幾千元,還需要解決后期運維的問題。后來他們找到了阿里云,阿里云的同事建議他只需要花幾元錢購買阿里云的OSS云存儲就可以度過“雙11”的難關。
記者問王堅,既然阿里云可以支持“雙11”這樣數以億計的交易需求,是不是也可以解決12306購票每到春節(jié)就癱瘓的問題?王堅說,大家可以將這兩者之間的各種數據進行比較。言下之意,阿里云是有這個能力,但12306沒有選擇阿里云不是能力的問題,而是選擇的問題。
有人問王堅,現在阿里云客戶數量龐大覆蓋了方方面面,什么時候像中國工商銀行這樣的金融大客戶也會使用阿里云?王堅說:“這個問題應該由工商銀行來回答,如果工商銀行認為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,那就應該使用阿里云服務,至少他的絕大多數非核心業(yè)務可以云化”。
阿里巴巴的去“IOE”化被很多人關注。王堅認為,不同的人理解去“IOE”的原因也不一樣,他最怕的是將去“IOE”理解為兩個極端,一是單純變?yōu)槠髽I(yè)的成本問題,二是簡單地變成一個是否用國外產品和技術的問題去討論。他認為,降低成本是去“IOE”最先能夠看到的,但根本的原因是在互聯網時代,不只是互聯網企業(yè),絕大部分的企業(yè)對計算的需求難以通過“IOE”提供的技術來滿足,“IOE”約束了企業(yè)的長遠發(fā)展,12306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而且在技術路徑上依賴于專用的硬件設備也比較危險!啊甀OE’是軟件時代或是‘買計算機’時代的產物,到云計算時代,則變成了買‘計算’的時代,去‘IOE’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采用云計算,而不是去買一臺新的機器替代掉原來的機器!蓖鯃哉f。
現在各行各業(yè)都在遭遇“互聯網化”的沖擊,從金融到零售再到制造業(yè),我們幾乎已經看不到不受影響的行業(yè)。在推動傳統(tǒng)企業(yè)“互聯網化”轉型進程中,有很多的選擇,也有很多的模式,究竟哪一個路徑能夠帶來更成功的“互聯網化”轉型?
在王堅看來,現在很多人依然只是將互聯網視為一個渠道,而不是思路和生意模式的改變。包括天貓和淘寶的幾個電商競爭對手京東、蘇寧等,他們請傳統(tǒng)IT巨頭來幫他們設計電子商務的流程與建網站,他們有自己的物流、自己的倉儲,自己進貨。“要自己進貨,大家可以去比較這是不是和傳統(tǒng)企業(yè)一樣?”王堅說,“如何定義互聯網企業(yè),它需要滿足兩個特征,一是要有云計算,二是要在云計算的基礎上用數據來優(yōu)化業(yè)務!
也許在很多人看來王堅的觀點有些偏頗。但在筆者看來,王堅所認為的“互聯網化”更接近于真實的互聯網,如果我們不能夠從核心思路上有更多的顛覆,我們就很難獲得更大效率和效益,小改小獲益,大改大獲益。
王堅說,“用云計算”的本質是“用互聯網”,企業(yè)的IT和業(yè)務都離不開互聯網,互聯網的特質和沖擊使傳統(tǒng)企業(yè)IT無法應對。如果你的企業(yè)永遠跟互聯網沒有關系,很難想象10年之后企業(yè)會是什么樣子。
基礎軟件只有在云上做才有變的機會
很多拿了“核高基”項目資金的企業(yè)現在做的依然是復制品,“人有我有”的思路造出“替代品”,缺乏市場生命力,只會成為樣板工程。
王堅認為只有真正在云的時代,中國的IT才有變的機會。
中國的基礎軟件一直做不起來,原因是缺乏與用戶互動的機會。王堅說:“關起門來不可能把一個產品做好,產品的發(fā)展永遠是與用戶交互的結果!币詳祿䦷鞛槔,國外數據庫并不是從第一天開始就做好的,它也是慢慢地和用戶不斷交互不斷改進成長起來的,當傳統(tǒng)數據庫發(fā)展到今天規(guī)模的時候,我們已經失去了與用戶進行交換學習、成長的機會。已經沒有機會去和用戶交互成長了,已經有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了。
“我常說需求就是競爭力。”王堅說,“為什么中國的云計算有可能超越美國,比美國更有競爭力,因為中國有更強勁的需求。”他舉了淘寶的例子,為什么在中國淘寶可以如此蓬勃地發(fā)展,因為中國有巨大的需求,所以它有機會,而在美國沃爾瑪很成熟到處都是,所以電子商務的發(fā)展就相對沒那么容易。有需求就意味著他能夠告訴你問題在哪里?在他看來,一個競爭力的獲得絕不是從書上讀到的,它一定是需求、是用戶告訴企業(yè)去提供的,尋著問題去解決問題,才能夠成為競爭力。
阿里做“飛天”的過程中,遇到很多很多問題,也有很多的批評。王堅說,就是因為去解決問題才讓阿里云成長。
在他看來,今天的基礎軟件又有了機會,因為云的出現,我們從軟件時代進入了云計算時代,整個體系架構發(fā)生了改變;谠苼磉M行基礎軟件的研發(fā),中國還是有機會的。但是王堅同樣看到了很多獲得了國家“核高基”項目資金支持的企業(yè),仍存在誤區(qū)。很多企業(yè),甚至是大部分企業(yè)還是基于“人有我有”的思路來做替代性研發(fā),這樣的復制,雖然能夠造出一些“替代品”,但是是缺乏市場生命力的,只會成為新的樣板工程。眼下的阿里巴巴推動去“IOE”化,正從“商業(yè)軟件”向“開源軟件”再向“自主技術+云計算”的路徑上演變。阿里巴巴最早也是采用甲骨文數據庫的,現在他們已經遷移到開源數據庫My SQL上,到明年他們希望遷移到阿里自己研發(fā)的關系數據庫OceanBase上。
王堅說中國用戶現在對云的需求像“干柴烈火”一樣,他希望不僅僅是基礎軟件,包括應用和整合IT生態(tài)體系,都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云的機會,抓住云和互聯網進行創(chuàng)新,讓一直處于跟隨狀態(tài)的中國IT產業(yè)更快變局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95time.cn/news/other/2014/8826.asp
出處:藍色理想
責任編輯:bluehearts
|